富有传奇色彩的“牛人生”
本报记者 王秀云 通讯员 吴春刚
从南阳师院走出去的国家一级画家张继山,他笔下有千姿百态的“牛世界”,更有他坚忍不拔的“牛精神”,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牛人生”。
艺术的种子是这样播撒的
上个世纪60年代,张继山出生于社旗县桥头镇一个贫寒农家,父亲在他尚不懂事时便去世了,母亲拉扯着他和4个姐姐艰难度日。
一部名叫《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让当时的小继山入了迷,看了又看之后,他产生了把电影情节画下来的念头。按照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他居然画出了一本连环画,小伙伴们看后爱不释手。从那以后,张继山迷上了画画。田地里、柴垛旁,到处都留下了他作画的身影。
由于家穷,上小学时,张继山课余还帮村里的生产队放牛,挣工分贴补家用。牛成了他的伙伴,也成了他最佳的创作对象,一没事,张继山就仔细琢磨牛的不同情态。
小学毕业那年,张继山让身边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吃了一惊: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美术训练的他,参加了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奖赛,他寄去的作品《牧童》,居然捧回了一等奖。
这份荣誉给了张继山莫大的信心,从那以后,他作画更勤奋了。为了更好地观察牛的情态,张继山住进了牛棚。夜晚,他借着昏黄的煤油灯观察牛的卧姿立势,有时,夜里想起好的意境,他赶紧起床乘兴画下。纸用完了,便在地上、墙上,凡是能画的地方无处不画。有一次,他从学校回到家里后就开始作画,直至他画完,才边审视边端饭,却不料把桌子上放的一碗鸡食端起来扒进嘴里。
“母校激励我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1989年张继山被特招进南阳师专(现南阳师院)学画。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召开前夕,张继山自愿为亚运会捐献巨幅作品。南阳师专时任校长李元昂亲自召开全校大会表扬了他这种执着于梦想的精神,并送给张继山一台袖珍收音机。这台收音机至今他都珍藏着。张继山说:“母校给予一个普通的学生如此礼遇,更激励着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短短两年时间,母校不仅教给我知识,而且还教育我走一条什么样的人生之路。虽然二十年过去了,但我仍然深深地怀念在母校紧张的学习生活和真挚的同窗之情。母校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指引我走过二十年的人生路。”后来,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从首都来信,要求张继山到他身边学习深造。从此,他的人生迎来了又一个转折期。
放牛娃成“牛”画家
1994年,张继山从南阳师专毕业后,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这期间,他用一年时间绘制的15米长卷《九十七牛图》在北京、香港等地展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高度赞赏他的创作。后来,张继山集中精力创作的《六十牛图》和《走向和谐》、《顶天立地》等以牛为题材的巨幅作品,时任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他最终还荣获“时代功勋”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和“中国改革创新十大突出贡献奖”。
作为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书画院副院长,张继山不断地对扶贫事业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他用自己朴实的爱心、真诚的艺术作品,给贫困地区的人们带去了爱、温暖和希望,充分显示出一个艺术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拳拳善举。
链接地址:
http://epaper.01ny.cn/http_wb/html/2014-05/26/content_119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