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河南日报》第06版以《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248cc永利集团官网线路以内涵提升引领跨越发展综述》为题,对永利官网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248cc永利集团官网线路是河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校区坐落在南阳卧龙岗上,紧邻驰名中外的诸葛武候祠景区。
学校占地2375亩,现有校舍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万册。学校下设21个学院,并设有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人才培养基地、成人教育学院等人才培养机构,与美国布瑞诺大学、韩国京畿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天冠集团等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000人,成人在籍生16000多人,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教授126人、副教授37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00多人,其中博士近300人。现有6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学校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科研兴校”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开放办学”工程、“文化育人”工程、“就业保障”工程和“党建奠基”工程,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宿舍食堂评比第一名”、“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第一名”、“河南省属本科高校行风评议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学校跨入“全国发展最快大学”行列。
近年来,248cc永利集团官网线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务实肯干,大力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各项事业取得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谱写了学校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实施质量工程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模式由单纯注重知识传授向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学资源建设由传统的分散单一型向集约型、立体化、网络化、共享型转变,教学管理机制由过于强调规范向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转变。严格规范并定期开展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质量抽查等活动。积极开展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教学新秀奖、优质课大赛等评选活动,规范了教学风纪、强化了教学监督、提升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广大师生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
着力开展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按照“双素养+五能力”的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文素养类教育课程+科学素养类教育课程”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根本,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大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质量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精品课程建设等成就喜人,现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学生考级过关率、考研率、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持续强化开展实践创新教学。全面实施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培育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国家职业指导训练实验基地”作用,做好大学生岗位技能对接培训。坚持“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实行“模块化”、“订单式”等实习与就业模式,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创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创建富有特色、宜于操作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形成了“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全过程管控教师、学生的教学学习状态,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两次在全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并向全国高校推广交流。
学校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南省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等赛事中,捷报频传,成绩稳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09年—2013年,学生共考入研究生2802人,其中985院校512人、211院校867人,考研录取率连年上升,考研质量同步提升,出现诸多宿舍学生全部考上研究生的喜人现象。学生考研呈现以宿舍为单位整体全部考上的燎原之势,迈入了“以宿舍为单位计量”的新时代。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率先在全国开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重职业意识训练、重职业技能培训、重就业市场建设已成为学校的显著特色,被《中国教育报》誉为“给大学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卧龙学子”人才品牌享誉中原。
搭建高层次科研平台 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学校注重顶层设计,积极推进“科研强校”战略,着力搭建高层次平台,着眼产出高水平成果,持续提升科研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实施“卧龙学者”人才工程,构筑创新积聚高地。围绕做强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提升科研水平的目标,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硕士化工程,重点培育教授、博士人员,抓好骨干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实施“卧龙学者”人才品牌工程,培养学术带头人,创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发挥学术骨干培养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广邀名人专家来校讲学,承办大型高端学术会议激发学术思想,创办《博士论坛》、《教授讲座》等学术品牌活动,活跃学术氛围,传播前沿思想。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进修访学、参加重要学术会议等,开阔学术视野,提升承担重大项目和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学校2013年度获立的2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中23项出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坚持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构建多科性大学格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整体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拥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古代史、无机化学和人文地理学等省级重点学科群。2011年以生物学科为依托,学校成功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新跨越,现已招收两届共45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专业由原来以师范教育为主发展成现在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6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2个,构建起多科性大学的专业框架,形成了学科门类相对齐全、布局结构相对合理、基本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
积极扩展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研究领域布局。在搭建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生物质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原曲艺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六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学校瞄准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建成了昆虫生物反应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自然灾害遥感监测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南阳市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工程中心、南阳市兽医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市生物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南阳市清洁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南阳市岩土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研究领域布局不断完善,为学校打造人才高地和创新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层次科研立项成就骄人,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申报过程中,校领导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对申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科研部门精心组织、周密策划,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项目申报动员和培训,及时宣讲有关新政策、新动向,及时解决申报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各院系成立项目申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团队为广大教师申报项目提供精心服务。2010年以来,学校共获立国家级项目52项、省部级项目261项。其中2013年获立国家级项目27项,立项数量在全国568所新升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在全国师范学院类院校中排名第二,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八。2013年到账科研经费1124万元,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0年-2012年,共发表论文2506篇,SCI、EI等收录论文252篇、CSSCI收录194篇,被新华文摘、人大资料全文转载13篇,专著30部、教材4部,专利18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381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6项。
发挥服务社会职能 助推学校转型发展
深化协同创新,着力提升智力高地作用。学校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的行业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组建了“中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材料及其转化应用”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创新校企共建机制,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搭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与平台。先后与西南大学、天冠集团、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河南演艺集团等开展广泛合作,在研究方向凝练、创新团队组建、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等方面工作扎实、成效显著,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河南省伏牛山昆虫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为全省新升本科院校中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与英国洛桑研究所联手,以昆虫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昆虫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昆虫生物反应器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动物生物制品及疫苗”等研究,奠定了在昆虫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昆虫产业技术研究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河南省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水源地水质保护、环境监测提供智力支持,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
积极建言献策,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主动融入、互惠共赢,组建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围绕南阳市打造“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鄂豫城市群”等重大战略问题,申报专题50多项,为积极推进南阳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崛起建言献策;围绕南阳市教育文化科技发展,通过专题论证、调研报告、对口支援、主题报告会等方式途径,为南阳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突出学科、科研和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地方发展实际,与镇平县、南阳官庄工区、二连浩特市政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打造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学科专业群,为地方发展提供战略规划、教育共享和科技服务,实现学科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轮驱动”。
充分彰显特色,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师范性是学校的一大特色,由学校的传统积淀所决定。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师资培养为己任,针对基础教育,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并推动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双向互动,受到广泛关注。
教育科学学院与南阳市教育局合作完成全国教育规划课题,成人教育学院连续开展地方初中校长培训班,组织开展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互动研讨系列活动,暑期“三下乡”义务支教活动精彩纷呈等,把高校拥有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转化为地方教育发展优势,引领地方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面向实际需求,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注重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用。注重科技成果推进产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了有学科特色的科技产业,成为地方高新技术的生长点与辐射源。学校姚伦广博士、阚云超博士等发明的《侵染蛋白介导生产重组杆状病毒粒子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为生产安全、高效的新一代疫苗提供了技术平台;党元林、郭戈老师主持的河南省重点科技公关项目《秸秆纤维复合隔音保温隔断墙体》,为建筑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秸秆纤维水泥复合材料,具有替代节约木材、方便环保、防火、防水、保温、耐久等明显优点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郭广猛博士《使用多元卫星遥感数据监测震前热异常》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地方进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的“农业生物质资源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形成高新产品与高新产业化技术为目标,进行生物质能源化、产品化和制品化等研究开发。
承扬地域特色文化 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根植中原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底蕴丰厚的南阳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塑造与弘扬相结合,凝练形成“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努力建设体现历史传承、时代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特色文化和地域特征研究与教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现代价值,助推叫响地域特色文化品牌。
依托南阳独特的楚汉文化资源,开展汉文化研究。南阳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摇篮。东汉时期南阳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南阳汉文化在汉代文化史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南阳历史文化的顶峰和代表。南阳汉画像石和汉画砖是汉代生活画卷的记录,是汉代文化繁荣的铭石,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南阳汉画馆馆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数量居全国之冠。依托丰富独特的楚汉文化资源,广纳专家名人,汇聚人才队伍,凝炼学科方向,进行重点建设、深入挖掘,建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汉文化博物展馆和学术窗口,建成了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文化研究中心,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汉史研究基地”,承担了“河南汉代文化研究”、“汉画与汉音乐文化研究”等国家级项目,举办了“中国秦汉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高端会议,出版汉文化研究学术专著20部,刊发论文100余篇,完成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10多项。汉文化研究已叫响国内外。
依托南阳独山玉资源,开展玉文化研究。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世界上独一无二,仅出自南阳独山。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南阳玉文化已开始萌芽。之后,南阳玉文化日渐繁荣,并兴盛至今。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组建研究团队,成立玉文化研究中心,从文化的视角研究玉的发展和内涵,推动玉文化产业发展。被誉为“国之瑰宝”、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就是被学校玉文化研究中心鉴定为南阳独玉雕就的,是南阳玉文化辉煌历史的一个见证。由于成就卓著,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富建被同济大学研究生院聘为硕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聘为博导,并受聘为中央电视台央视网顾问。学校成功举办“中国南阳独山玉文化研讨会”等系列高端学术活动,完成研究课题15项,出版发表论著和论文28部(篇)。
依托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中原曲艺文化研究。南阳民间曲艺种类和曲目繁多,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被誉为我国“曲艺之乡”。学校依托这一优势,开展了系统、深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工作,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原曲艺研究基地”和“河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先后落户学校。2010年6月,体现学校曲艺文化教学研究创新成果的曲艺节目《雪中红梅》荣获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并进入金奖终评,成为荣获国家最高曲艺类奖项荣誉的全国唯一一支高校大学生代表队。2011年5月30日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向党汇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曲艺演出周”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学校14名大学生表演的大调曲《雪中红梅》赴京献礼精彩演出,以原生态的音乐唱腔、大胆创新的导演构思和融入现代声乐技法的演唱展示了学校特色教学成果和当代大学生的艺术风采。
同时,学校作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正按照《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方案》,重点研究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遵循“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肩负大学使命和社会重托,248cc永利集团官网线路正立足南阳、服务中原、面向全国,着力打造育人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和服务高地,奋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性教学型多科性大学!(吴春刚)
链接地址: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4-06/16/content_1093624.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