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 厚重 睿智 卓越
勤勉严谨 和谐进取
博学求是 笃行自强
复杂搜索
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河南日报》2014年7月9日第06版

本报记者 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 张潍杰 吴春刚

南阳是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的高校,南阳师院以支持和服务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为己任,依靠学校的学科、科研、智力和人才优势,以“建设平台、汇聚人才、培育项目、服务地方”为抓手,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勇当南水北调工程和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源”、“智囊团”、“助推器”、“先行军”,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保护、移民般迁、工程建设、产业规划等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做出了自身特有的贡献。

打造生态环保的“科技源”,共谋“一库清水”

2009年9月,南阳师院建立了河南省高校南水北调源头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验室面积达2000平方米,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5人,拥有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硬件与软件的强力配置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打造了一个高性能的“科技源”。

南阳师院众多教授、博士常年坚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研究工作,通过实地考察论证、设立水生态监测站等多种形式,了解掌握丹江口库区水生态、水环境的背景状况,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与关键限制性影响因子,为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质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线工程水源区长期生态研究数据信息库提供科学依据。

集聚咨询决策的“智囊团”,同商“和谐移民”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生态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举世瞩目。而移民搬迁,成为工程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移民搬迁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单就搬迁移民比较关心的淹没实物指标、搬迁人口、补偿标准、补偿金额和安置方案等,稍有考虑不当,就可能引发移民群众的强烈反应。针对搬迁移民问题,南阳师院依托南水北调科研平台,整合教师资源,优化教师专业结构,选拔高职称高学历的地理、政治、旅游、经济、生物、化学等专业教师组成了“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智囊团队,专题研究和谐移民这一难题,同时选派部分党政干部和优秀教师到南水北调移民大县——淅川县的政府部门挂职,为当地的移民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构建施工建设的“助推器”,护航“战略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而施工建设的质量则是这一“战略工程”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关键因素之一。南阳师院南水北调科研平台有教授12人,副高职称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3人,科研实力强大,他们依托所承担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与企业合作,积极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监测的主要环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施工建设的“助推器”,提高了工程的质量效率和科学实用性,对于这一“战略工程”的顺利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学校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团队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保工作,走访农户100多家,调研企业20多家,散发环保宣传单5000多份,受众村民7000多人,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100多篇。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同学们拓展了社会视野,掌握了实践技能,培养了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链接地址: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4-07/09/content_1107901.htm?div=-1

党委宣传部

2014/7/9


上一篇:《河南日报》:环保志愿队 13载守护“一江清水”

下一篇:《南阳晚报》: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渠首

展开关闭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