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晚报》2014年8月19日第W12版
从7岁到17岁,习武十年,南阳师院“武”星王照山——
“武”动的青春
□本报记者 梁 良 通讯员 郭海玉
立秋后的早晨,空气已不那么闷热。
可是在镇平自家小院里练拳的王照山,衣衫还是被汗水湿透。这个17岁的大男孩,近日来正在和父亲一起,为9月份即将举办的镇平县全民运动会筹备节目。
从7岁在父亲的教导下开始习武,迄今为止,王照山已参加省市、国家及国际级比赛十几场。曾斩获首届全国武术运动会河南省传统武术赛男子B组形意拳二等奖,器械优秀奖;南阳市第二、三、五届传统武术运动会拳术、器械类项目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1项……
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不久前在第三届澳门国际武道大赛上所获得的荣誉。
夺金——小荷初露尖尖角
8月17日,记者见到王照山时,他刚结束每天两个小时的晨练。如果不是身上汗湿的练功服,让人很难察觉面前这个瘦瘦的男生,在武术界已屡获荣誉。
“第三届澳门国际武道大赛结束了,拳术金奖,器械铜奖!”6月11日,在澳门返宛途中,王照山通过手机向南阳师院的师友发布了自己获奖的喜讯。
日历还得继续往前翻。6月8日至11日,澳门东亚体育馆内,来自16个国家的2000多名武术健儿齐聚一堂,在竞技中诠释着对武学的执着与热爱。
在名家云集的盛会中,一个男生“心意四把捶”的表演,引起了带队参赛的安徽太和县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张云龙的注意。比赛结束后,张云龙对男孩的父亲说:“你儿子的动作很正宗啊!完全按照拳谱的要求,保持着原生态的风格,每个动作都很到位。”这个男孩,就是来自南阳的王照山。他1分20秒的拳术表演刚一结束,即赢得了中外知名武术裁判和观众的热烈掌声。
两个多月过去,从获奖的喜悦中沉淀下来,王照山脸上更多了几分沉稳。回忆参赛场景,他没有丝毫自得之色:“对手们实力都很强,其中一个人打两套拳,还有旋风腿、外摆莲等高难度特技动作,而我打的心意拳,没有表演,只有实战。”用母亲递过来的毛巾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他突然腾空跳起,双臂比划着做了一个挥刀的姿势,继而腼腆地笑着说,“春秋大刀我学的时间不长,今后还要多加练习。”
虽然动作、神态上有着超乎年龄的稳重与坚毅,但王照山的眼神,还是流露出90后的青春朝气。
成长——十年辛苦不寻常
从7岁到17岁,习武的艰辛、成长的阵痛,是王照山最亲密的伙伴。
“我退伍前曾是部队侦察兵,退伍后,深知练武不但能强身健体,最重要的是还能磨练意志,所以从孩子六七岁起我就让他练武。”王照山的父亲王大勇说,每天王照山都要完成规定武术动作,稍有偷懒,就会遭到严厉斥责。
“您都不知道,一开始那对我来说真是炼狱一样!”看着身边的小伙伴可以自在玩耍,自己只能枯燥地练功,拉筋劈叉,生生把肌肉拉得生疼,身上覆着数不清的新伤旧痕,年少的王照山不知偷偷在心里恨过父亲多少回。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几年时间内,王照山先后跟随多名武馆和体育院校的教练学习了少林连环拳、通背拳、陈氏太极拳、跆拳道等武技,打下了坚实的武学功底。
最让父母欣慰的是,王照山演练的“心意四把捶”,得到师爷——河南心意门实战武学名家李新民的认可。经过师爷的精心点拨,王照山武艺进步飞快,性情更为沉稳。
一次次比赛中,王照山不时斩获大奖,不仅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而且增强了练武的信心和决心。
传承——任重道远当自强
“现在想来,很多时候我对孩子的确太严苛了。”父亲王大勇颇为内疚地说,有一次因训练过度,14岁的王照山出现了胸闷、尿血等症状。觉得父亲不关心自己,王照山跑到郊外伤心痛哭。
“后来我才慢慢理解父亲,我打小身体弱,他希望我能通过练武来强身健体。他总说,传统武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是希望通过我们年轻人的努力将其发扬光大。”理解了父亲苦心的王照山,练武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校期间,在师院东区绿茵球场,每天都会有王照山奋力练功的身影。
假期回到家,他便在父亲创办的镇平大勇精武学校,每天带领着一帮孩子训练。身为南阳市武术协会心意拳研究会副会长的王大勇介绍:“在河南派心意拳各支脉中,南阳府人士张志诚支脉流传最广。但传到第十二代,动作还能保持原生态风格的已经不多了。”因此,王大勇目前正积极致力于推广心意拳。他的传授理念很清晰:武德教育在先,武术学习在后。每学期,他都会定时到镇平杨营镇小学义务传授心意拳。
而在南阳师院教师、王照山的班主任潘玉晓看来,习武练拳带给王照山的影响,更在于品行的塑造:“王照山是个特别有责任心的孩子,干啥事都是认真有魄力,有一种正气的力量。”
目前,心怀梦想的王照山想要和父亲一起,用心传承心意拳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将它打造成南阳的又一张文化名片。⑧4
链接地址:
http://epaper.01ny.cn/http_wb/html/2014-08/19/content_137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