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 厚重 睿智 卓越
勤勉严谨 和谐进取
博学求是 笃行自强
复杂搜索
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一字一句抄录武侯祠碑刻,用43万字译注鉴赏,21岁女孩张方怡——
                                                                                    从400块碑刻中,解读卧龙躬耕地
                                                                                          □本报记者 史春雷 马潇潇
        出彩人物:张方怡,女,21岁,248cc永利集团官网线路文学院学生。
        自幼痴迷古诗文,一年前开始抄录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碑碣石刻,用43万字译释赏鉴碑刻,成书定名《圣贤寂寞》即将出版。南阳师院著名教授聂振弢看完书稿后评价:“在南阳,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文化工程。”
                                                                                          深爱南阳文化,抄录“卧龙碑林”

        7月17日下午6时许,盛夏傍晚,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内在苍松翠柏笼罩下,暑热稍减。张方怡和父亲在武侯祠内穿梭,进行碑碣石刻的抄录比对。面对冰冷寂寞的石碑,父女俩时而讨论,时而在本子上记录。周围有游客围拢过来,他们也全然不知,忘我地沉浸在“读懂圣贤”的心路历程中。
        碑碣石刻是南阳武侯祠的一大景观,现存400余块,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这些碑刻是历代雅士贤达、文人骚客前来祭拜诸葛亮留下的宏美精妙之作,作为地方文化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张方怡自幼喜欢古诗文。小上学时,父亲每天骑自行车送她上学,她就一路背古诗,为此,父亲特意给上小学的女儿买了本《唐诗宋词》,小方怡篇篇背诵。上初中后,张方怡开始背《古文观止》,读《昭明文选》、《楚辞》……上大学后,她更是喜欢到学校图书馆读书,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她都认认真真地看。对古典文学的爱好,让张方怡特别喜欢古代圣贤歌咏南阳的诗赋。采访中,谈及自己的古诗文功底,张方怡还特意背了张衡的《南都赋》,并说,自己在2012年南阳农运会前写了一篇《南阳赋》,近2000字,以汉赋书南阳古今。
        土生土长的张方怡,热爱南阳文化,从小到大,无数次到卧龙岗武侯祠游玩。张方怡说,小时候是去看热闹,长大了,是去瞻仰圣贤,凭吊古人遗墨。上大学后,每次踏进武侯祠,她都要在大殿两旁碑廊里默默品读一番,她感到在那些漫漶模糊的碑文之下,潜藏着文明的记忆。这些碑石不仅仅是一块块幽冷的石碑,那上边镌刻的文字饱含了文人仰慕武侯的深情,满载着贤达经世济民的抱负……可惜,多数游人只重武侯遗迹景观,即使有人在几处著名的碑石前驻足,欣赏只是片刻而已。
        2013年春节寒假期间,父亲陪张方怡到武侯祠研读碑刻,随口说了一句:“你要有心,可以将武侯祠内的碑刻系统整理一下,好好研究。”张方怡脑海里灵光一闪,立即回复父亲:“我要抄录碑刻,译注鉴赏,放大这石碑上的文化……”父亲很欣赏女儿对地方文化的这种痴迷情愫,于是就说:“你来抄录,我陪你。”就这样,张方怡开始了自己“读懂圣贤”的文化工程。
        随后,父亲特意办了两张武侯祠的年票,每到双休日,父女二人风雨无阻来武侯祠抄录碑刻。
                                                                                          执着校注释译,女孩乐在其中
        坐在记者面前,手捧书稿,张方怡侃侃而谈武侯祠中碑石的前世今生。
        张方怡说,在父亲陪伴下,一年多来,她抄录了数百篇碑文,这些上溯元朝下迄民国的数百通石碑,是历朝历代前来观瞻卧龙岗的仁人志士、硕儒名流留下的咏颂诸葛武侯的诗作和文章,其风格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或大气磅礴,惊泣鬼神。细细品读,几乎每篇都是骈辞丽篇,雄文奇章,从中可以领略典雅的文风;那些文宗儒士对武侯忠义精神的颂歌,传达着让人汲取不尽的忠贞爱国的力量。抄录中,张方怡深深地被这些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打动,从厚重的文字中研习古人的思想,感受广博精深的中华文化。
        译注一篇,感悟一层。小小年纪的张方怡为了译准,不但在学校图书室借阅大量的史籍,查阅了《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康熙字典》等工具书,还购买相关书籍研读,为的是明晰典故由来,疏通辞章,进而深入分析义理。
        这个星期抄录,下个星期完成校注,对行草隶楷等字体辨认还容易些,遇到古今字、繁体字、鸟虫书,一时无法确认,为一个字,查阅上百种文献资料都有过。父亲看着女儿这样着迷,大力支持女儿“疯狂购书”。
        抄录碑刻,父女二人因为忘记了时间,曾被关在祠内;译注诗文,张方怡成了名符其实的“宅女”,一门心思研究。一个正在读大学的21岁女孩子,心无旁骛,在碑碣石刻里研习南阳卧龙文化的溯源,而且乐此不疲。
        43万字解读碑刻,道出《圣贤寂寞》
        六易其稿,43万字解读碑刻。一年时间,张方怡完成了自己当初都不敢告诉别人的宏大心愿。厚厚的书稿,一字一句,张方怡说,拨开那尘封的记忆,聆听古人的心声,传递历史的足音,用传承来表达对武侯文化的敬畏和尊重,即将出版的这部卧龙岗碑碣石刻译注鉴赏定名为《圣贤寂寞》。
        “卧龙岗的碑碣是躬耕南阳的诸葛武侯留给南阳人民的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抄录译注的过程中,张方怡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譬如众所周知的以“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对联而名扬天下的顾嘉蘅,因其既为襄阳人,又为南阳地方官的特殊身份,一直被视为和稀泥的角色,其实这是存在着误解的。顾嘉蘅从未讳言自己的心意所向,他在《修葺诸葛庵碑记》中坦言:“南阳诸葛庵为躬耕旧地,人皆所尊崇。”在《顾嘉蘅七言诗》中:“顾切归耕归未得,驱驰报国许身于。”联自注“南阳草庐为躬耕旧地,即草庐也”。又如,在《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中,南襄两地地方官所呈送给朝廷的四份奏章中,有三份皆言南阳为诸葛武侯的躬耕地……诸多碑刻上的史料,都有力地证明了南阳为诸葛躬耕地。
        捧着初稿,张方怡去拜望了南阳师院教授聂振弢先生。聂老先生看后,充分肯定了张方怡研究的价值,并欣然为她进行了学术指导,还鼓励她说:“在南阳,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文化工程,你要好好做下去。”
        张方怡告诉记者:“怀着一颗尊崇和敬畏先贤之心,即使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也不改初衷。依我现今之陋见,译注里定会存在错误不当、欠缺不周之处,我谨以商榷的态度,恳望各位专家学者的批评指正。我期盼伴随年岁的增长和学业的精进,我能够有能力来纠正和修订研究中的谬误,也许再过经年,提笔重谈,旧地再访,必当有不同的境界,那时再行叙补。希望到了那时,我依然无悔于写下这样一些文字,我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因为我是南阳人。”⑥6
        链接地址:http://epaper.01ny.cn/http_wb/html/2014-07/23/content_130956.htm

  
    
党委宣传部
2014/7/23

上一篇:《南阳晚报》:省社会科学院南阳分院揭牌 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下一篇:《南阳日报》:一条迎宾大道 五里风情长廊

展开关闭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